《不負如來不負卿》
班上有幾位學生正在與前夫走官司的過程, 大抵都卡在照顧孩子的時間分配與撫養費上頭,看起來,前夫們擅於手拿「不依約接送小孩」與「不付撫養費」兩大權柄來當作談判(威脅)籌碼,聆聽著她們描述這個過程,總覺得纏訟官司背後的那個焦慮的過程好辛苦。
不過,要解決自己的焦慮,當然不能從「勝訴」這條路下手,別說勝訴與否並非我們所能掌控,況且,即使得到勝訴,若前夫的怨氣更甚,那麼官司是會打不完的,我有許多其他的個案是前車之鑑。
今世成為夫妻,必定是前世有未解的業緣......你對別人不太在乎的,在他身上就特別執著,生出的念想、貪求、瞋恨就特別多.....
我們可以透過結縭來認出這個結,也可以透過仳離來正視它,
這兩個過程,都一樣好。
因此,離婚並非代表不幸,結婚也並非幸福的指標,
能不能幸福,在於那個業緣是否能被終結、被完善。
如何認出那個結呢?
一言以蔽之,就是反觀「自己最害怕甚麼」。
害怕前夫不給錢?不給時間(帶小孩)?
如果是,那麼要處理的是自己的「金錢匱乏」議題。
認出升起業力的那個結,屬於究竟法,了結它便能自此不再升起波瀾。
觀念上沒有錯,
但凡俗塵世之中無法單純走這個究竟法的,因為程度還不到那兒,你以為自己在練這個拔尖的心法,其實都是山腳下仰望峻嶺山巔的想像而已。
所以,在人間的層次,還得先從「認了這筆帳」起步......
大部分人在遭遇難關的時候,會自然地升起逃避與反抗意識,這兩個力量會使得我們的挑戰變得周折漫長,盤桓不去。
『我和他這一世有如此這般的怨懟,必定有我所不知道的前世糾結。』『他這麼理直氣壯地向我討債,也許是前世有我所虧欠他的地方。』
在這裡臣服、接納,等於是在緩解自己內在那份「對於不幸的抱怨與抵抗」,
抵抗消失,自此才正式步入煩惱寂滅的道途,
這時候端起心法來操持修練,才能平步青雲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昨晚,將送貨到府的鑄鐵大茶盤拆了封,才端在手裡把玩品味,便發現兩道淺淺刮痕。
總覺得那兩道痕壞了原來的完美,況且這鑄鐵茶盤所費不貲.....,但將茶具擺在上頭端詳一陣之後,又生出某種情感,覺得有點「手感」的東西更有溫度...
後來,放下了一定要換到新貨的想法,
但仍然打了電話到店家:「不知道能不能換貨......我拍了照,也許傳過去給你?」
「不用啦田老師,相信妳的。」
是否有貨可換尚在確認,若是沒有,不會帶來失望;
倘若有貨,則是多出來的美事。
官司,可以繼續走下去,
但過程裡若沒有了執念,就不可能帶來失望。